【崀山鄉(xiāng)土散文】兩口巖泉養(yǎng)一方人

來源:紅網(wǎng)新寧站 作者:通訊員:蔣雙捌 編輯:蔣博 2022-01-17 10:06:46
—分享—

新寧縣一渡水鎮(zhèn)有三大田塘,即西村坊田塘、棠賦村田塘、舒王田塘。三大田塘中,又數(shù)舒王田塘最大、土地最肥沃、水利條件最好、糧食產(chǎn)量最高。



舒王(舒家和王家)田塘的灌溉,除了自然降水和青龍山流下的山泉,主要依靠著兩口巖泉:一口在九龍庵山腳下一個小地名叫大水沖的院子后,人稱這巖泉叫“鳙魚巖”。

七十多歲的王叔是一個老軍人、老赤腳醫(yī)生,家就在離鳙魚巖不到兩百米的平地里,他是我探究這一方山水人文的“老聯(lián)絡員”,觀賞鳙魚巖,他是自然的向導。電告我和車哥相約要他帶我們去看兩口巖泉,向來熱情的他雖然腿腳有些不方便了,但還是萬分的熱情。

時值初秋,暑氣依然逼人。我們踏水前行,腳剛伸進水里,涼氣就通透了全身。王叔邊走邊介紹說:“聽老人們說,這鳙魚巖以前常有鳙魚從巖洞里走出來,于是人們就把它叫做鳙魚巖了?!蔽倚睦锓钢止荆瑚~是家養(yǎng)魚,自然生長從這冰涼的巖泉里走出來,怕是很少見。

我們一步步走近洞口,泉水的溫度一步步降低。待到了洞口,絲絲涼氣從洞里滲出,在這熱氣升騰的初秋,令人頓生爽意。但因為水溫太低,腳已經(jīng)受不了水的冰涼,我們不得不站在洞外的水渠上觀賞著這巖泉。

透亮的巖泉帶著涼風從洞里汩汩涌出,水量用我們的方言來說,大概是三架水車大的樣子,這已經(jīng)是不小的水量了。水底的砂石歷歷可見,直視無礙。一個就住在洞口不遠的村婦見我們來了,連忙拿來一把勺子和水壺,用勺子舀了水遞給我說:“您嘗嘗這水,又甜又涼呢!”

我自然不拒絕這清涼的甘甜和她的盛情,一口喝下,頓時沁人心脾,那是任何品牌的礦泉水所不可替代的愜意,我連忙說:“好水、好水!”我的稱贊更給了她以自豪:“我們這里別的好東西沒有,這口泉水卻是遠近聞名呢!外面鎮(zhèn)里的人,好多都來這里打水喝的呢!”接著就說起了一個段子:

鳙魚巖的水釀酒,

別的地方哪里有?

喝了大水沖的酒,

討來婆娘天地久。

大水沖妹子水靈靈,

新寧東安遠近名。

大水沖妹子人人愛,

要想追到要腳步快。

我和車哥不禁大笑起來:可惜我們早已過了“腳步”快的年齡了!

王叔說:“這洞里的水,每當天晴太久或下雨太久,就會涌出黃水,過一兩天,就會變天了。老人們說是洞里有犀牛,每當變天前就在里面洗澡,給人們以暗示?!边@種現(xiàn)象不僅僅這個鳙魚巖才有,其他地方這種說法也多得很,至于到底是什么原因,誰也給不了一個令人信服的答案。

我問王叔說:“您老說這鳙魚巖有鳙魚走出來,您老這么多年見過有鳙魚出來過嗎?”王叔不置可否地說:“我沒見過,但這是老人們流傳下來的說法?!蹦谴鍕D搶著說:“鳙魚沒見過,但下雨天漲大水的時候,鯰魚是經(jīng)常會出來的。前幾天發(fā)大水,我家老公就把漁網(wǎng)擋在洞口,網(wǎng)到了三條鯰魚,每條都有兩三斤呢!”

我仔細思索和觀察者洞口,靈感突現(xiàn)地對王叔和車哥說:“你們看,這洞口是不是很像鳙魚的大口?只怕這鳙魚巖的名稱,不是來源于是否洞里有鳙魚,而是因為洞口像個大大的鳙魚頭呢!”

眾人一聽,恍然大悟地贊同著說:“是了、是了,應該是這么回事了!”

車哥問我為什么會這么想,我說只是從蘇軾的《石鐘山記》里面受到了一點啟發(fā)而已。



王叔說離這一公里外地名叫石口里的地方,還有一口很神奇的巖泉,我們一聽說,自然不肯放過,立馬騎車前往。

這口巖泉的洞口更大于鳙魚巖,五十米之外,就感受到寒氣從洞口噴出。到了洞口踩進水里,頓時寒徹骨髓,不到兩分鐘,我們就只好站到水溝的旁邊觀賞,不敢直面對著洞口的冰涼。

巖泉的清冽自不待言,甘甜如飴。水量大概是七架水車大的樣子。更奇特的是,洞里涌出的風,差那么十來秒鐘一時是絲絲的涼氣、一時又是陣陣的熱浪。王叔說:這巖泉一年四季都是恒溫恒量。這風時熱時涼,是王母娘娘在里面扇出的陰陽風。如果哪對夫妻久婚未孕,只要夫妻倆懷著虔誠之心來這里每人喝一口泉水、吹一吹陰陽風,然后回家交媾,就一定會身懷六甲,延續(xù)香火。

我詢問王叔這口巖泉的名稱,王叔語焉不詳用諧音說:“大家都叫它‘勝種巖’,到底是哪兩個字,誰也說不清楚?!?/p>

于是我這樣想:在我們本地,如果說哪個人或哪一種動物的生育能力強,我們就說他(它)很“勝種”。但到底是“圣種”還是“勝種”、亦或是“滲種”和其他哪個諧音近音字,沒有誰去仔細考究,但既然是王母娘娘扇陰陽風是為了孕育人類的生命,這“勝種巖”所表達的意愿,是希望人類的繁衍延綿不斷,這是毫無疑問的。

這自然是人們一種美好的心愿。但這兩口巖泉,灌溉著上自大水沖、下至麥石頭幾個自然村落的近萬畝良田,養(yǎng)育著這里方圓數(shù)公里的近萬百姓,使這里的人們世世代代休養(yǎng)生息、瓜瓞綿延,卻是不爭的事實。

洞口有七八個老人在乘涼,談論著不知從哪一代流傳下來的“柳子白”。我問一個須發(fā)花白的老人:“這兩口巖泉有什么傳說嗎?”老人說:“聽我的爺爺說,爺爺說聽他的爺爺?shù)臓敔斦f,我們這舒王田塘,上首是舒家,下首是王家,從舒家到王家要穿過一個葫蘆口,口內是舒家田塘,口外是王家田塘。就面積而言,上首的田塘小于下首的田塘。當年龍王游到這里,還沒有這兩口巖泉,因為水量少,村民常因為灌溉田地而爭斗。龍王看到這里土地肥沃,就打算賜給這里十車水,于是在上首鑿了一口泉,給三車水;下首鑿了一口泉,給七分水。并告誡村民說:水上流下溢,上首的水里條件好,要讓著下首的七分,下首要尊重上首的三分,不要因為水利而爭吵!”

離去的身后,傳來老人渾沉的山歌:

大水沖的妹子石口里的漢,

我在東邊吼呢你在西邊喊。

我買了補藥到大水沖里去,

岳母娘叫妹子煮好我的飯……

這兩口奇特的巖泉都處于現(xiàn)在的雙禾村。在并村之前,這里分為大坪、大興和舒家三個村。而我認為,這“雙禾”的村名,只怕是“雙和”之誤,龍王賜泉的本意,應該是希望這里的人與自然的和諧、人與人的和美吧!


來源:紅網(wǎng)新寧站

作者:通訊員:蔣雙捌

編輯:蔣博

本文鏈接:http://cwnyt.cn/content/2022/01/11/10730317.html

閱讀下一篇

返回新寧新聞網(wǎng)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