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記敘文】老同學(xué)李隆卿

來源:新寧新聞網(wǎng) 作者:蔣雙捌 編輯:新寧融媒 2022-08-15 10:18:00
—分享—

對李隆卿最初而又最深的記憶,是四十多年前高一時的第一學(xué)期。

應(yīng)該是十月份吧,某天他缺課了。第二天上課時班主任問他:“你昨天為什么缺課?”李隆卿回答說:“昨天我爺爺滿九十,所以缺課了?!?/p>

大概過了一個來月,他又缺課了。第二天班主任又問他:“李隆卿,你昨天為什么又缺課了?”他根本沒多想就隨口說:“我爺爺昨天滿九十……”話還沒說完,全班的同學(xué)就哄堂大笑起來,班主任更是嚴厲地說:“你上個月缺課說是你爺爺滿九十,這個月怎么又是你爺爺滿九十?”李隆卿雖是撒謊,但很機智地回答說:“我爺爺生日上個月生日是真的,今年閏九月,這個月生日也是真的?!?/p>

課堂又是一片哄堂大笑,李隆卿自己也笑了,不知他是因為什么而笑:也許是見大家的笑而笑,也許是反應(yīng)過來自己的撒謊而笑,也許是因為自己的機靈而笑,也許是莫名其妙的笑……反正連班主任也忍不住笑出聲來。

自此,長得高高大大的李隆卿給了我一副嬉皮笑臉的印象。

我與他只同學(xué)了一年就分開了。

上世紀八十年代初,正值改革開放的轉(zhuǎn)型期,加上武打片的盛行,社會治安很是糟糕。其時有個與他同名的“俠士”,在本地名氣很是響亮。我一開始聽說這位“俠士”的做派時,誤以為就是我的這位同學(xué),因為憑我對他最初的印象和他的“油腔滑調(diào)”,再加上他高大威猛的身體,在那憑拳頭說話的年份,我想當(dāng)然地認為,他是很有可能發(fā)展到那一步的。

好在過了不久,我才知道那只不過是一個與他同名不同姓的另外一個人。這個人也因為作惡多端,在后來的“嚴打”中被專了政吃了“花生米”。

自畢業(yè)后的三十多年里,我們都為了各自的生機四處漂泊,得到對方的信息也很是零碎。直到近幾年前我開始學(xué)寫詩文,才與李隆卿重新有了聯(lián)系,并因為共同的愛好而親近了起來。

因為對他最初的印象,我對李隆卿也愛好寫詩、并寫得中規(guī)中矩、像模像樣很是驚詫,于是在微信中,把我當(dāng)初疑惑于此隆卿與彼隆卿的話題說了出來。李隆卿說,我們離得很近,互相自然是熟識的,也曾被他例為了“發(fā)展”的對象。但我堅持只與他們“打哈哈”,吃吃喝喝可以,從不跟著他去“闖江湖、打天下”。

笑談過后,這個話題也就過去了。

然后我們就談寫詩。

我說我是跟黃老學(xué)做格律詩詞的,他說黃老是他的老表,也跟他學(xué)了不少。就這點上來說,我們又是同出一門了。隆卿的詩多寫田園生活,清新自然,全是寫自己的生活,沒半點矯揉之作,很有孟夫子遺風(fēng)。

大前年暑假的一天在街上遇見了,我們都不再是昔日的愣頭少年。我倆是同年,腰板雖還挺立,但也都鬢白如霜、紋溝縱橫了。

我問他是否還記得當(dāng)年缺課的事,他說也不記得很清楚了,也許有這事,也許是我為了“毀”他亂說的,我說我有證人的,信不信我找個還記得這個事的同學(xué)來證實一下?一聽我這么說,他也就“哈哈”一笑了之。

他問我閑暇之余做點什么,我說早上一般五點多就醒了,醒了就要起床,天一發(fā)亮就去割魚草。然后去上課,上完課回到家又做點體力勞動,晚上涂涂寫寫。一天出兩身汗,每天就這么過。

他說他也養(yǎng)了一塘魚,四五年沒干塘了,草魚、鳙魚、鯉魚都有十幾斤一個。我于是來了興致,忙追問今年是否干塘,他說到秋后枯水了一定告訴我。我就說過幾天帶兩個釣客一起來去他家魚塘釣魚吃。他連說“好、好、好!”

正是暑熱天氣,一大早,我約上兩個釣客一起去李隆卿的家米麥沖。行前我打他的電話,打了幾次都沒人接,我就很“小人”的奇怪起來,游疑之間,我還是決定一定去。

這是個山清水秀、風(fēng)景秀麗的小山村,竹木掩映,靜謐安寧。我早就聽說米麥沖的人個個勤勞,實地一看,田塘里陣陣水稻,山坡上層層玉米,竟然沒有一塊荒地。到了李隆卿的家門口,竟然沒看到一個人,我就高喊了起來。

一會兒,屋旁的豬舍里走出一個雖顯蒼老但很精致的婦人來,一見我就連忙說:“姜老師你怎么這么早舍得走?”

我奇怪于她怎么認識我,她說上次她娘家父親九十大壽時,我去吃酒見過我,我就深深自責(zé)于近幾年來的眼拙了。

我試探著問你是?她說:“隆卿說你們今天要來,他去田里殺蟲了。剛才是你打他的電話么?他的手機放在家里,我在忙著喂豬也沒空接。”我這時才反應(yīng)過來他就是隆卿的妻子,滿是皺紋的手上沾滿了豬潲水,一身豬潲的氣味。

她告訴我魚塘所在的位置,說隆卿就在那附近的田里殺蟲。我們朝魚塘走去,魚塘邊的稻田里,隆卿正背著噴霧器在殺蟲。一米七多的他在田里只露出脖子和頭,水稻的長勢很好。

我高喊了他一聲,他用衣袖抹了抹被汗水遮住的眼睛,用噴霧器的桿子指了指魚塘的方向,繼續(xù)著自己的功課。

半個小時過后,隆卿也來到了魚塘邊,問我們吃了早飯沒有,我們說早在街上吃了早餐了。而他們因為早上要勞作,還是習(xí)慣著每天早上吃米飯的。

上午天氣太熱,隆卿也就不再去地里干什么,我也只喜好吃魚而不善于釣魚,兩人于是蹲在魚塘邊聊起天來。

我們都是老煙客,云霧繚繞中,互相都恨不得把自己幾十年來的故事都說給對方聽。他羨慕我有一份固定的工作,我羨慕他能生兩個孩子。我問他現(xiàn)在的生活狀況,他說:“兩個兒子都在外打工,我老兩口帶著孫子在家。種了十畝中稻、十畝苞谷,喂了十頭豬?!?/p>

“你這是三個十的生活啊,田里收割機能去么?”我立馬明白這句話是廢話。

“你看我們這,山旮沓的,收割機能來么?”

每年一萬多斤的稻谷、一萬多斤的苞谷,靠的都是倆夫妻肩挑手提收回來的。

豬每年可以喂兩撥,每撥十頭,一年可以出欄二十頭。

“你這不是很辛苦啊,你看你老婆,老得不像樣子了呢!”

“沒辦法,我們這大家都這樣,好在我們身體都還很硬朗?!?/p>

不一會,釣客那邊有了動靜,釣絲發(fā)出了最給釣客帶來快感的“索索索索”的細響。兩個釣客正在為把魚釣上來而努力著。定睛一看,是個鯉魚??茨羌軇?,魚肯定不小。魚被鉤著在水里拼命掙扎著,足足十來分鐘,那魚疲倦了,被兜網(wǎng)撈了上來。

把魚拿回家一稱,八斤九兩。釣客繼續(xù)著他們的事業(yè),隆卿夫妻就忙著剖魚洗臘肉準備午飯了。

隆卿還用著柴火灶,一口直徑兩尺多的大鐵鍋架在灶上,先是旺旺的柴火煮好伴著紅辣椒的臘肉,然后文火煮用菜油煎好、伴著生姜、辣椒、蔥花、雞蔬的鯉魚,香氣盈滿廚房,口水早已在喉嚨里打轉(zhuǎn)!

我忙把兩位釣客喊回來,他倆竟然又釣上了一個十二斤的大鳙魚。隆卿說:“鳙魚你們等下拿回去吧。”

酌上家釀米酒,大家也就毫不客氣起來。我不善飲,兩碗米飯后,我很遺憾地說:“嘴里還想吃,但肚子里已經(jīng)裝不下了!”

隆卿的妻子笑著說:“姜老師,你也是農(nóng)村人,我們這也只是農(nóng)家飯菜,難道你沒吃過?”

我說:“說實在話,我在城里的店子里,從來沒吃到這么滿意的飯菜。只是辛苦你兩口子了”

隆卿說:“我們鄉(xiāng)里人,辛苦做,快樂吃,世世代代都是這樣。只要身體好,安享太平,過平靜平安的日子就可以了。”

我來到豬舍,十頭三百來斤的大肥豬以為主人來喂食了,一齊吼叫了起來。旁邊的雞鴨被驚嚇得“咯咯、嘎嘎”地叫。隆卿說:“這豬過年時自己留一頭,到時你來吃狀頭肉吧?!?/p>

我忙說:“來,一定來!”

來源:新寧新聞網(wǎng)

作者:蔣雙捌

編輯:新寧融媒

本文鏈接:http://cwnyt.cn/content/2022/08/15/11720789.html

閱讀下一篇

返回新寧新聞網(wǎng)首頁